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04-17 11:21  浏览数:次  来源:  

2022年9月17日,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主办,地方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承办,为期一天。来自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等的学者教授和实务专家参与论文分享,线上参会人数累计300余人次。

论坛开幕式由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力平教授主持,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李宝山教授代表学校致辞。李宝山指出:本次论坛研讨的内容涉及边疆治理、市域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共同体、环境治理、稀土地方法律治理、农牧区集体产权改革、法治人才培养等一系列议题,这些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希望今天的研讨能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优化方案,能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力平教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杨发祥教授以当前环境治理背景下环卫工人的职业选择为主题,通过分析其行动逻辑、生存理性、发展理性等问题,得出“环卫工人职业选择是环境治理大转型下的产物、是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的成果”等结论。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怀教授深刻剖析了国家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易地搬迁所涉及的社会基础和动员结构,并运用大量的结构图表和过程分析为大家生动地展示了白江村的村庄迁移动员“战术”。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凤平教授基于包头的独特稀土战略优势,提出了“两个矛盾”——稀土战略重要性与污染严重性的矛盾、稀土污染与发展的矛盾,同时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案例为大家讲述世界各国有关稀土产生的法律问题与纠纷,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稀土问题治理的前沿分析。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龙长海教授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分析了中蒙俄司法合作现状、人才需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下午的第一分论坛由文法学院副院长杨德桥教授主持和评议。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祝之舟教授聚焦内蒙古农村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刻阐述了调研的基本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开户、经营、盈利、分红四步骤的集体产权改革思考,展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指导方针。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落志筠教授围绕习近平城市治理理论,以内蒙古包头为例探究市域治理现代化,认为此种治理模式突破了以GDP论英雄的片面评价,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城市治理提出了新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张万军教授对清朝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法意识形成的研究为现代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国家法应当维护“大一统”理念,强化国家法的适用对促进边疆社会治理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黄凯博士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进行深刻的探讨,提出了检察公益诉讼是否应该成为独立的诉讼这一新的主张。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杨宇烨博士以公安机关面临民族区域人文地理因素的挑战为背景,讨论公安机关在民族场域进行纠纷解决,应当建立警民联动化解纠纷重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李诚予副教授在“通过宪法解释的社会治理: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为例”的报告中,提出“民语条款”,从宪法层面探讨国家推广通用语言对社会治理的价值。

最后,杨德桥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为边疆地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同时还对参会的同学提出勉励,鼓励同学们多多思考各位专家的发言,为自身的论文写作提供借鉴。

下午的第二分论坛由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刘荣教授主持和评议。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群教授以S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为对象,从资产建设的视角对防止脱贫牧民返贫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指出脱贫攻坚在于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而防止返贫乃至实现牧区振兴在于脱贫群体的资产建设。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连雪君副教授通过分析草原退化原因与牧区“绿色管制”的兴起,深刻剖析了禁牧政策驱动下的牧区转型及其风险,对牧区转型风险的治理困境与牧区振兴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闫金山副教授梳理了以往针对老年人抑郁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创新性提出在分析婚姻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婚姻关系中蕴含的经济因素,提出收入在婚姻状况对抑郁程度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婚姻对老年人抑郁程度的影响机制。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尹广文副教授以易地搬迁民族社区遇到的社会融合问题等现实困难入手,提出易地搬迁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需要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侯荣庭副教授以“性福”概念出发,引出被主流文化所贬斥的性生活质量问题,通过分析“性福”的现状与结构,提出了“性爱婚的相对分离"的研究新动向,背后隐含的人性与道德话题值得深思。

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魏成讲师立足第三次分配的福利性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围绕“制度行为价值”三个因素,对第三次分配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福利效能和实践路径展开研究,提出元治理、“划桨”与“掌舵”兼容模式。

最后,刘荣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议和总结。

至此,2022年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论坛圆满结束,此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共同描绘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上一条:文法讲堂第108期成功举办—“中西方文明差异的产生与演变概览”学术讲座
下一条:文法学院举办课题申报交流动员会

关闭